据报道,前不久,四川省通江县松溪乡的两名小学生在观看一档“野外”电视节目后,也开始了自己的野外探险。很快,两人相继落水,所幸的是最终都安全被找回。
这两名小学生都在10岁左右,基本上没有户外的能力,所谓“野外”,完全是出于对电视情节的模仿。出门时,每人只带了两瓶营养快线,以及一本有地图的地理书,看上去有些让人啼笑皆非,但它并不适合当笑话看——实际上,此次“探险”稍有不慎就可能是另一种悲剧的结局。
话说回来,这场被好奇心驱动的探险,仍然是一个警示。而事实上类似的新闻案例也不少见。比如,去年5月,大连7名五年级的小学生,在结伴爬山“探险”过程中,因为迷而下不了山了,最终经过漫长的搜救才得以脱困。所谓“好奇害死猫”,对于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而言,一旦陷入,自救的难度相当大。所以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,都应该强化风险教育,避免好奇心导向之旅。
这些案例所提示的在于,儿童接触信息的门槛越来越低,从动画片到新闻资讯,他们可能无那样,用成熟的大脑对信息进行风险归类处理。除了信息的生产者避免诱发模仿外,巅峰小保姆更多的责任、更具技术性的防范措施,最终还是得落脚到监护人。比如,哪些节目适合儿童,哪些需要陪同观看,作为监护人的家长需要区别对待。如果家长自己都手机,或者对孩子玩手机、看电视不做任何,那当然很难彻底杜绝他们模仿电视中行为的可能。
网友评论 ()条 查看